国际作曲大师班开班第三日教学活动进展顺利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7月20日是本次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(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/BICW)开班的第三日,众多国际学员与外地学员都已经适应了北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,各项教学活动进展顺利。
20日上午,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教授的讲座“中国当代音乐与原生态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遇”在威尼斯wns8885556综合楼举办。作为本届大师班第一个以中国音乐为主题的讲座,本次活动除学员外亦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旁听。郭文景教授从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发展谈起,详细讲述了中国各类型音乐在近百年间的兴衰与现状,并以自己的作品为例,探讨了西方教育系统下培养的人才怎样融合中国民间音乐的传统。郭文景教授认为,单纯中西方乐器的结合并不会使作品与传统相融,唯有“模拟传统”,抓住传统音乐的细节与气韵,才能更接近“民间与泥土”。在讲座中,郭文景教授给学员们播放了他所创作的《凤仪亭》、《社火》和《戏》等作品,并针对这些作品的创作、素材使用以及乐器编制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。
讲座结束后,陈怡教授与艾瑞克·牟教授的小组课分别在两间教室内进行。小组课采用成组讨论的形式,学员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,并由教授进行讲解。艾瑞克·牟教授的态度温和沉稳,在小组课上,他耐心点评学员作品,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认真回答。而陈怡教授自身便可以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,她的讲解内容详实丰富,对学员的点评往往一针见血,切中要害。在教学的同时,陈怡教授还会不时提及一些海外音乐专业院校的特点以及学习方式,令同学们大开眼界,受益良多。
“你们要把握每一次沟通的机会,”在小组课中,陈怡教授对学员说,“沟通不仅可以体现在音乐层面,也包括生活、文化上的交流。两周的时间虽然短暂,但只要去交流,很多人都可能成为朋友,在以后的生活与创作中产生更深的联系。”(文/蔡晴 摄影/李彦汶)